《小城夜食记》:网生美食纪录片新样态
《小城夜食记》是哔哩哔哩(B站)和美食区UP主“食贫道”联合出品的系列美食纪录片。该片探寻中国各小城独有的美食,通过“吃”来解锁独特的地域密码,展现这个时代里中国人生机勃勃的活法。第一季播出后便收获了一波好评,B站评分9.7、豆瓣评分8.3。
《小城夜食记2》10月6日在B站上线,与此前播出的《来宵夜吧》《我粉你》《第一餐》同为B站“逃不掉的美食纪”系列纪录片作品。作为一部粉丝向美食纪录片,该片的影像、叙事和立意都彰显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展现了网生纪录片未来创作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小城夜食记2》官方海报
Part 1
小城不“小”的价值主张
与大多数美食类纪录片一样,《小城夜食记》就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中国小城里普通人的坚持与热爱。影片的取景地多为中国的三四线小城市,每一集都围绕着“城市-美食-人物”展开叙事。相比于第一季,导演希望在第二季中更多地体现普通人鲜活的日常、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苦中作乐。
饼叔(左)和被采访者唐华(右)
在《小城夜食记》中,美食区UP主“食贫道”,即被网友称为“饼叔”的张竣一人身兼多职,既是文稿的撰写者、画面的配音员,还是事件的参与者。“餐桌之外,我们增加了饼叔与店家的交流与互动,体验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老板的一天的生活……以这样的方式来带着观众更近距离地真切体验小城里人们不一样的活法。” 饼叔放下身姿的亲切交流,以及交流过程的完整呈现,使得这些人物身上少了一丝伪装,多了一些率真和坦诚。
饼叔(左)与被采访者赵老板(右)
纪录片是创作者用来阐述和解释世界的工具。对于纪录片来说,真相往往会受到创作者主观认知的影响。创作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影像的艺术表达传递给观众,这使得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悟的承载体。正如同第二季第一集结尾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案:
“生命赐予了我们自信与热爱,可这份礼物又如同脚上的鞋,踏在路上,冷暖自知,唯有走过那段路,拜过那些山,经历那些风雨,剩下的那一丁点坚定不移,才是自己内心中,对生命对真谛的感悟。就算唾面自干,也是自己最圣洁的自信。哪怕泥沙俱下,也是自己最诚挚的热爱。”
《小城夜食记2》第一集结尾处的解说词
小城虽小,但也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每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都值得敬畏,这也是该片创作的初心和价值主张。正如同《小城夜食记》的导演所说,“夜食”是在辛劳之后,卸下包袱对自己的犒劳,是忙碌生活里的留白。而美食类纪录片正是为奔波于工作中的人们提供的“精神佳肴”,观众能从中看到不同城市里美食文化的多元呈现,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温暖回忆。
另外,那些中小城市的生动面貌也由此进入大众的视野,纪录片通过塑造城市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城夜食记》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文化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
Part 2
弹幕对“丑”的解构与重塑
“丑”是《小城夜食记》的弹幕热词。一开始,饼叔的“丑”或许的确劝退了一部分观众,但这也成为了他独特的身份标识。“表情越丑说明食物越好吃”成为了观众们的共识,将表情“丑”与美食的“美”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元素相结合,赋予了“丑”这个字新的一层含义,成为了粉丝们具有共同认知的符号象征。“入口即丑”也随即成为了饼叔的“名梗”。
《小城夜食记》第二集解说词
在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丑”作为一种外在形式,其表达的精神内容却是食物的美味与对食物制作者的认可。当满屏飘过的密密麻麻的“丑”时,“丑”已然成为了粉丝们的狂欢时刻。
《小城夜食记》第二集的弹幕
正如同B站COO李旎曾说,弹幕已经是网生新派纪录片最重要的内容。弹幕既是用户在 B站的社交方式,也是用户对纪录片内容的即时反馈,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对纪录片的内容进行解构与重塑。纪录片创作者也逐渐开始重视弹幕的存在,例如,通过“请把xx打在公屏上”等话术营造一种实时互动的在场感。此时,画面已经不是用户唯一的信息获取来源,弹幕的内容也形成了对纪录片二次创作的内容反哺。B 站上的弹幕功能赋予了纪录片新的社交功能。
《小城夜食记2》第一集的解说词
饼叔的“丑”并不是一种夺人眼球以获取流量的手段,而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而弹幕对此的解构与重塑,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并不是影响内容质量的关键因素,真实依然是纪录片的核心与本质。
Part 3
UP主+纪录片:新形式的探索
央视记者出身、拥有丰富传统媒体经验的饼叔,渴望突破以往纪录片固有的呈现风格。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解说词上。《小城夜食记》第一季就曾以幽默风趣、独树一帜的解说词在B站掀起了一股小浪潮。第二季中,饼叔依然毫不吝啬地向大家展现了自己的文字功底。例如,为了突出烧制时间对食物口感的影响,他将食物比喻成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们,树立了独特的叙述风格。
《小城夜食记2》第一集的解说词
在《小城夜食记》中,高水准的视听画面满足了观众们欣赏美食的需求。饼叔“丑”态百出的吃播画面和以网络语言为主的叙事风格,增添趣味性的同时引起了观众想要品尝的好奇心,而饼叔同美食店老板们的“唠嗑”过程又为作品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怀。因此,观众们总调侃说“人是丑了点,但节目是真好看”。
《小城夜食记2》第一集的解说词
如今,纪录片的边界在逐渐模糊。对于网生纪录片,创作的空间范围则更大。B站的多元化与包容性使得内容创作有更多试错的可能性,不同的元素和创作方式都有机会被纳入到内容生产中来。相比于以往的美食类纪录片,创作者本身很少会出镜,但是同样作为一名“UP主”,饼叔将许多原本属于B站vlog的特色版块带到了纪录片领域,多种元素的拼接与碰撞,创新了传统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也进一步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
Part 4
结语
B站近期推出的“逃不掉的美食纪”计划,囊括了一系列B站出品的优质美食类纪录片。在这个“集市”里,用户们可以自行选择自己喜爱的纪录片“食用”。这种纪录片“集市”的创立实现了美食类纪录片的资源整合,多方位地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像《小城夜食记》等小众纪录片的曝光量,是网生纪录片宣传推广方式的创新之举。
近年来纪录片市场的“下沉”,意味着受众更容易接受生活化、通俗化、趣味性的内容。《小城夜食记》的出现与B站的平台特征密不可分。B站纪录片以年轻化、大众化、故事化的影像风格,同时借助弹幕语言的互文性特征,打造出一套独属于B站纪录片的话语体系,牢牢地锁定住了核心受众用户。
与此同时,从UP主轻综艺《欢天喜地好哥们》《破圈吧变形兄弟》到纪录片《小城夜食记》系列,B站不断尝试将UP主与综艺、纪录片等领域进行结合,以“UP主+”的形式来推出更多符合受众口味的网生内容,展现了视频平台纪录片开发的更多可能性及商业化想象力。
参考文献:
[1]何苏六,黄衍华,李宁,赵曦著.皮书系列 纪录片蓝皮书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 2019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守好网络阵地 让主旋律更响亮 ——纪录片《党的女儿》《青春正当时》带来的启示意义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李英杰 杜颍莹 刘 畅
编辑:徐歌璐